育苗伴侣培育机插适龄壮秧集成技术
已浏览:
[2013.12]
四川省水稻旱育秧
集中育秧培训会材料
育苗伴侣培育机插适龄壮秧集成技术
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|
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|
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|
2013年12月 |
一、研究背景
水稻机插秧技术是一项集机械化、集约化、规模化、产业化于一体的水稻轻型栽培技术,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,劳动力结构的变化,插秧机械的革新,农机与农艺的配套,水稻机插秧面积越来越大。据不完全统计,2012年全国水稻机插秧面积达1.2亿多亩,机插秧水平达到28.5%,正呈逐年扩大趋势;目前黑龙江、吉林、江苏、天津、内蒙古等地区的机插秧推广已超过50%。在农业部今年分解下达的新增机插秧面积任务中,湖南要求新增350万亩,江苏300万亩,辽宁、黑龙江各200万亩等,力争在2015年我国水稻机插秧面积占45%。
但在推广过程中机插秧育苗还存在一些技术难点:营养土准备不足临时培肥难,培肥工序复杂;易发生青枯死苗;土壤缺素易造成红苗、黄苗等现象;播种量偏大,降低播量与增强盘根力度不宜统一,秧龄弹性小,秧苗整齐度差。生产上普遍使用壮秧肥,收到明显效果。
“育苗伴侣”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最新研制的新一代机插秧育苗专用壮秧肥,在养分含量上,以氮、磷、钾肥为基础,增加硫、锌、硼、铁、硅、锰、钼等十多种水稻生长发育必需的中微量元素,解决土壤缺素引发的红苗、黄苗、僵苗问题;增添高吸水树指和土壤调理剂,改善秧苗生长环境,解决生理性青枯死苗问题;增添植物生长调节剂、协调降低播量与增加盘根力度之间的矛盾,健壮秧苗,延长秧龄,缓解超秧龄导致减产的重大问题。
我所以育苗伴侣为核心技术,组装集成培育机插适龄壮秧技术,有效地解决了机插秧节点关键技术瓶颈,提升机插稻综合生产能力。
二、技术优势
1、营养全面
育苗伴侣除含有氮、磷、钾肥外,还含有足量的硫、锌、硼、铁、硅、锰、钼等十多种中微量元素,营养齐全,配比科学合理,对土壤缺素引发的红苗、黄苗、僵苗问题的防治效果达90%以上。
2、安全性高
许多机插秧育苗肥中的氮素是以尿素为主,往往会造成育苗时烧芽死苗现象,造成较大的损失。而育苗伴侣中的氮素主要是高品级的硫酸铵,使用时安全性高,无论是提前一个月培肥,还是提前一周培肥,或者现拌即用,均能达到较理想的育苗效果。
3、提高出苗率、成苗率
育苗伴侣处理的秧苗出苗整齐,其出苗率、成苗率分别达到90.4%、87.6%,分别较常规壮秧肥84.6%、80.8%增加6.9%、8.4%(表1)。
表1 育苗伴侣对机插秧出苗和成苗的影响
处 理 |
出苗率 (%) |
成苗率 (%) |
青枯死苗率 (%) |
黄苗率 (%) |
红苗率 (%) |
育苗伴侣 |
90.4 |
87.6 |
0.3 |
0 |
0 |
常规壮秧肥 |
84.6 |
80.8 |
7.7 |
3.4 |
1.2 |
4、不死苗
育苗伴侣中含有高吸水树脂和土壤调理剂,改善了秧苗生长环境,对苗期生理性青枯死苗的防治效果达95%以上。
5、秧苗素质高
育苗伴侣处理的秧苗素质明显优于常规壮秧肥处理。从表2可知,秧龄18天 时育苗伴侣处理的株高比常规壮秧肥处理降低4.8%,叶龄相仿,假茎粗、总根数、百苗干重、盘根力度分别比常规壮秧肥处理增加9.1%、11.3%、12.3%和8.2%,苗体墩实矮壮。
表2 秧龄18d时育苗伴侣对机插秧秧苗素质的影响
处理 |
株高 (cm) |
叶龄 |
假茎粗 (mm) |
总根数 (条) |
百苗干重(g) |
盘根力度 (Kg) | |
地上部 |
地下部 | ||||||
育苗伴侣 |
15.8 |
3.3 |
2.4 |
11.8 |
2.46 |
0.46 |
6.6 |
常规壮秧肥 |
16.6 |
3.3 |
2.2 |
10.6 |
2.22 |
0.38 |
6.1 |
6、根系盘结力高
育苗伴侣含有植物生长调节剂,增强盘根力度,控制株高伸长,起到延长秧龄的效果。其盘根力度可达
7、栽插后缓苗期短
(1)对茎蘖动态的影响
经育苗伴侣处理的秧苗,移栽大田后,植伤轻,缓苗期短,分蘖起步快,在各主要生育期,其茎蘖数均高于常规壮秧肥处理。从图1可知,育苗伴侣处理的茎蘖数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、拔节期、孕穗期、齐穗期、成熟期分别比常规壮秧肥处理增加5.6%、6.3%、5.2%、4.3%、4.0%。
N-n: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,下同。
图1 育苗伴侣对机插秧各生育时期茎蘖数的影响
(2)对叶面积指数的影响
移栽大田后,在各主要生育时期,叶面积指数均以育苗伴侣处理高。从图2可知,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、拔节期、孕穗期、齐穗期、齐穗后30天,育苗伴侣处理的叶面积指数分别比常规壮秧肥处理高33.5%、25.6%、11.6%、10.2%、9.5%。
图2 育苗伴侣对机插秧各生育时期叶面积指数的影响
(3)对干物质积累的影响
移栽大田后,各主要生育时期,干物质积累量均以育苗伴侣处理高。从图3可知,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、拔节期、孕穗期、齐穗期、齐穗后30天,育苗伴侣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比常规壮秧肥处理高25.7%、23.0%、20.5%、11.2%、9.9%。
图3 育苗伴侣对机插秧各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的影响
8、增产显著
育苗伴侣处理大田生育后期,田间表现杆青籽黄,长势健壮,穗粒结构协调。从表3可以看出,与常规壮秧肥处理相比,育苗伴侣处理有效穗增加4.0%,每穗总粒数、结实率、千粒重相仿,其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分别增产6.9%、6.1%。
表3 育苗伴侣对机插秧产量的影响
处理 |
有效穗 (万/hm2) |
每穗总粒数 |
结实率 (%) |
千粒重 (g) |
理论产量 (t/hm2) |
实际产量 (t/hm2) |
育苗伴侣 |
327.15 |
135.6 |
92.59 |
26.8 |
11.008 |
10.171 |
常规壮秧肥 |
314.55 |
132.8 |
91.32 |
27.0 |
10.300 |
9.583 |
三、培育机插适龄壮秧技术
1、备好床土
育秧床土可选用肥沃疏松的菜园土或耕作熟化的旱田土,已有的研究表明,一般床土PH值在5-6时机插秧苗生长最健壮,抗逆性较强,通常情况下,床土PH值在6-7之间不需调酸,但如果高于7.5则要进行调酸。中国水稻所朱德峰研究员认为,边作早稻播种时日均温在
每亩大田需按100-
目前基质育苗面积正在扩大,但不少基质育苗时常出现脱肥落黄现象,可采用育苗伴侣作盘下肥使用,将每袋育苗伴侣
对于面积较大的育苗场所,推荐使用小型搅拌机进行营养土混合。
2、做好秧板
机插秧育苗的秧田应相对集中,选用排灌方便、土壤肥沃的田块做秧池,一般秧田、大田比例按1:80-100留足秧池。正常苗床宽1.4-
秧板做好后,由于有些秧田分期播种,要对迟播的秧板定期上水,保持秧板湿润,防止开裂。
同时,禁止在已经做好的秧板上喷施除草剂,以防影响机插秧出苗。
3、备好材料
(1)种子准备
一般每亩大田常规稻按3.0-
选种后的稻种进行药剂浸种,也可选用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研制的“旱育保姆”进行种子包衣,干籽落谷。具体做法是:每袋粳稻型旱育保姆
(2)秧盘准备
一般每亩大田准备长
(3)辅材准备
一般每亩机插大田需准备4-
4、播好种子
(1)确定播期
应根据小麦收割期、品种安全齐穗期、计划栽插期及适宜秧龄指标等,一般秧龄16-20天,旱育秧或早稻机插秧秧龄20-30天,确定合理播种期,并分期分批播种。在播期安排上应掌握“宁可田等秧,不可秧等田”的原则,以确保适龄壮秧栽插。
(2)摆好秧盘
按秧板纵向横排两行,依次平铺,盘间紧密整齐,软盘的飞边要重叠排放,盘底与床面紧密贴合。
(3)匀铺床土
每盘底土约需
如是基质育苗,每盘需用基质1.5-
(4)精确播种
一般每盘播种常规稻芽谷120-
(5)细土覆种
覆土时要用没有拌过肥的细土,厚度以盖没种子为宜,不能过厚,一般每盘约需细土
采用机械化水稻育秧播种机可以将铺土、播种和覆土等作业一次性完成,效率高,质量好。
(6)保温保湿
覆膜前在板面每隔
5、育秧方式
(1)湿润育秧
在温度较低、土质较差的地区或集中育秧、秧床面积较大的情况下,可采用湿润育秧的方式。播种后沟灌,长期保持秧沟有水,秧板或秧盘内土壤充分湿润。这一方式,床土经常处理水分饱和,有利于抑制导致青枯死苗的腐霉和镰刀菌对秧根的侵染,不易发生死苗。这种水分状态还有利于秧苗对土壤养分的吸收,对床土培肥和调酸的要求较低。
这种育秧方式,每袋育苗伴侣可供40-60张盘使用。
(2)旱育秧
对土质较好或有价廉质优的商品床土供应的地区,以及秧龄较长的地区,可采取旱育秧育苗。播种后旱管,用喷水补充水分,秧床(含秧盘)土壤保持湿润旱作状态。这一育秧方式,育出的秧苗老健,发根力强,返青活棵快,秧龄弹性好。但是对床土培肥的要求高,一旦发现有青枯死苗的迹象很难挽救;而且秧床补水所耗劳力也多,在三叶期前一定要保持床土湿润。
这种育秧方式,育苗伴侣的用法可采取三袋育苗伴侣供80-120张盘使用,具体用法是:用一袋育苗伴侣拌细土
因为各地育秧条件差异较大,应因地制宜地选择育秧方式。
6、苗期管理
(1)管好水分
湿润育秧:播种后上水,以刚过秧板,至秧盘厚度一半,待窨足水后排水。出苗揭膜后以湿润灌溉为主,灌满沟水,待自然落干后再上新水,保持床土水分饱和,有利于秧苗叶片和根系的生长。
旱育秧:播种后窨足水后排水,出苗揭膜后至三叶前保持床土湿润,三叶期后旱管。
正常情况下,在离乳期(二叶一心期),秧苗已得不到胚乳的养分供给,而自身的绿叶面积较小,生成的光合产物也不多,往往造成营养亏缺,抗逆性弱,易发生青枯死苗,因此在此时期,不管是旱育秧,还是湿润育秧,特别要注意保持床土的湿润。
(2)适时揭膜
一般在秧苗出土
(3)看苗施肥
一般床土培肥的可不用再施断奶肥,未培肥或瘦弱的秧苗在一叶一心期建立浅水层,每亩秧池用尿素
(4)防病治虫
秧田期主要要防好灰飞虱、稻蓟马等害虫,在揭膜后要及时架上无纺布,阻止灰飞虱等害虫迁入,机插前2天左右揭开,并施用送送嫁肥,同时用相应的杀虫剂打一次药,做到带药下田。
四、麦秸机械还田技术
1、切碎麦草
小麦收获时,用半喂入式高性能或配切碎装置的联合收割机收获,留茬10~15㎝,将秸杆切成5~8厘米长度,并自动分撒于田面。注意收割留茬不是越低越好,因为根茬越低,田面留草量越多,预埋性越差。
2、施好基肥
在水田条件下,土壤氮固定的临界含量为0.54%。实施秸秆还田后,需补充氮量=还田秸秆量×(0.54%-秸秆含氮量)。由于麦秸秆含氮量在0.5%左右,在水稻生长过程中不会出现严重的缺氮症状。但为了加速还田秸秆的腐解,提高当年的还田效果,在还田作业时要配合施基肥。根据基:蘖:穗肥比为4:2:4施用基肥。基肥以选择铵态氮或尿素为好,并提倡有机肥、无机肥结合,均匀撒施在秸秆残体上。
3、放水泡田
施好基肥后立即放水泡田,浸泡时间以泡软秸秆、泡透土壤耕作层为准。
秸秆一般在放水浸泡12小时后基本软化,软化后的秸秆易于和泥浆搅拌均匀,浸足水分软化后的秸秆一般不会直立于田间或漂浮于水面。土壤耕作层泡透的时间视土壤物理性状而定,土壤酥松、团粒结构好、透水性强的土壤易于泡透;土壤板结、团粒结构差,透水性弱的土壤难于泡透。一般沙、壤土浸泡24小时左右,粘土田块浸泡36-48小时左右,即在还田作业前1-2天上水泡田。浸泡时间过短,耕作层泡不透,作业时土壤起浆度低,秸秆和泥浆不能充分混和,田面平整度降低;浸泡时间过长,会造成土壤板结,不利于埋草和起浆。
要严格控制旋耕埋草田水层,以还田作业时水层田面高处见墩、低处有水,作业不起浪为准,水深1-3厘米;水层过深,浮草增多,作业时水浪冲击过强,影响秸秆掩埋效果,耕整平整度差;水层过浅,土壤耕作层泡不透,秸秆泡不软,作业后田面不平整、不起浆。
4、旋耕埋草
鉴于每亩麦田秸杆量达300-
旋耕时,采取横竖两遍作业,一次完成埋草和平整地。第一遍顺田间长度采用无环节套耕作业法,避免漏耕,可适当重耕,以提高埋草效果;第二遍可采用“绕行法”找平,并适当提高作业速度,一次两遍完成埋草和平整地,能满足后续水稻机插秧作业要求。
旋耕标准:一般要求全田高低落差不超过
5、沉实土壤
旋耕埋草后,要进行土壤沉实,以防止机插时飘秧、倒秧和栽插过深,影响分蘖和产量。土壤的沉实度要高于麦草不还田的田块,一般粘性土壤整地后应沉淀2~3天,壤土沉淀1~2天,砂性土壤沉淀1天。
五、机械插秧技术
1、确定基本苗
插秧前要根据秧苗的密度,调节确定适宜的穴距与取秧量,以保证大田适宜的基本苗。每亩穴数应根据所用品种和栽培要求而定,对常规品种而言,中等地力和施肥水平的田块,每亩穴数1.8万穴左右,每穴以3-4株苗,每亩基本苗5-7万为宜;对杂交籼稻,每亩穴数1.2万穴左右,每穴2-3株苗,每亩基本苗2.5-3.5万为宜。
2、起运秧苗
在机栽前要适时控水炼苗,增加盘根力度,减少栽后植伤,促进早发。一般早稻在栽前5天控水,中晚稻栽前3天控水,晴天保持半沟水,中午卷叶及时喷水补湿,阴雨天排干积水。
起秧时先慢慢拉断穿过盘底渗水孔的少量根系,然后连盘带秧一并提起,再平放,然后小心卷苗脱盘。秧苗运至田头时应随即卸下平放,使秧苗自然舒展;并做到随起随运随插,严防烈日伤苗,必要时还需采取遮荫措施,防止秧苗失水枯萎。总之尽量减少秧苗栽插前的人为植伤,以利栽后早发。
3、薄水机插
插秧前要对插秧机作一次全面的检查调试,以确保插秧机能够正常工作。首次装秧时,应将秧箱移到最左或最右侧后再装秧。补秧应在秧苗到达秧补给位置之前进行。
机插作业时水层控制是关键。插秧机浮板和行走轮可实现田间表面秸秆的二次埋草。机插小苗水深应在1-
4、及时补苗
机插秧由于受到育秧质量、机械、整田质量、机手熟练程度等因素的影响,会存在空穴,因此,要留有部分秧苗,机插后及时进行人工补缺,以减少空穴率和提高均匀度,确保基本苗数。
六、大田栽培技术
1、水浆管理
生育前期 由于大量麦秸秆埋入土壤,在长期淹水条件下,随着秸秆的矿化,释放养分的同时会产生一些还原性物质如有机酸、硫化氢等。这些物质积累太高会对植物根系产生毒害作用,干湿交替灌溉有利于水稻分蘖,如果采取常规灌溉,由于经常处于淹水状态,分蘖数明显减少。因此,应及时露田增氧、排除毒害;活棵后浅水勤灌,灌浅水1-2㎝,使其自然露干,田面夜间无深水,次日上新水,即白天上水,夜间露田湿润的水浆管理,达到以水调肥,以水调气,以气促根,分蘖早生快发。
生育中期 由于大量麦草还田、土壤不实,易造成根倒,应及早分次搁田使土壤沉实;在达预计穗数80%时排水烤田,反复多次由轻到重搁至田中不陷脚,叶色落黄褪淡即可,以抑制无效分蘖并控制基部节间伸长,提高根系活力。
生育后期 由于还草田孔隙度相对增加,土壤持水量相对加大,应以间隙灌溉为主,既保水又透气。水稻孕穗、抽穗期需水量较大,应建立浅水层,以保颖花分化和抽穗扬花。灌浆结实期间歇上水,干干湿湿,以利养根保叶,防止青枯早衰。
2、肥料运筹
针对麦秸全量还田前期秸秆分解耗用大量土壤中的速效氮,后期再分解释氮,以及机插稻前期吸氮少、中期大量吸氮的特点,需要调配肥料运筹,即后氮前移,以满足秸杆分解、腐烂时的养分需求。同时,随着持续麦秸还田,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,保肥供肥能力明显增强,可降低肥料的投入。
施氮比例基肥:分蘖肥:穗肥为4:2:4。氮、磷、钾肥要配合施用,氮:磷:钾比例为1:0.5:0.8,土壤肥力水平较高的施肥量可略减少;地力差的要注意培肥地力,并适当增加氮肥用量。
基肥 机插小苗前期需肥量少,因此基肥施用时,氮肥选择铵态氮或尿素为好,提倡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。磷肥全部用作基肥,钾肥50%作基肥。基肥在耕翻前均匀撒施在秸秆残体上。
分蘖肥 由于麦秸还田后前期耗氮,而栽后机插小苗处于栽后分蘖停滞期,根系弱,吸肥能力差,施肥过早,反而抑制根系的发育,使分蘖发生期推迟,延长缓苗期,施肥过迟,易导致群体偏大,成穗率低,不易高产。因此分蘖肥分两次施用,以尿素为主,第一次施用,在栽插6~7天建立水层,施总氮量的10%,结合施用除草剂,3-4天后露田,保持田面湿润。第二次施用,在栽后13~14天后,建立水层,再施总氮量的10%。
穗肥 穗肥既有利于巩固穗数,又有利于攻取大穗,但要防止叶面积过度增长,以形成配置良好的冠层结构;既可扩库,形成较多的总颖花数,又能强“源”畅“流”,形成较高的粒叶比,利于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。穗肥一般分促花肥和保花肥两次施用。
促花肥 促花肥主要是促进稻穗枝梗和颖花的分化,增加每穗颖花数。一般在穗分化始期,即叶龄余数3.5叶左右施用总氮量的20%。要查叶龄定施肥时间,看叶色定用氮量。施促花肥时,同时施用总钾肥量的50%。
保花肥 在叶龄余数1.5左右时施用,一般施用总氮量的20%。
水稻抽穗后一般不需再施肥。
3、综合防治病虫草害
化学除草:在栽插后6-7天结合施返青分蘖肥,每亩用60%丁草胺乳油100毫升拌湿润细土20-
病虫防治:坚持“综合分析、统筹兼顾、突出重点、分类指导”的原则,在明确主治对象、兼治对象的基础上,掌握适期,选准药剂,采用正确的施药方法,科学打好水稻病虫防治总体战。大田生长初期,抓好稻蓟马、灰飞虱及条纹叶枯病的防治,中后期注意螟虫、飞虱、纹枯病、稻瘟病及稻曲病的防治。